豚鼠得了球虫病的征兆
豚鼠得了球虫病的征兆
豚鼠得了球虫病的征兆包括: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,最后食欲废绝。腹泻,粪便不成形,有粘液便、糊肛。有些猪猪还没来及反应病征就已经死亡了。

侧躺,四肢伸很直,头往后仰,抽搐。如果您的豚鼠出现以上症状,请及时咨询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。以防止因为没有及时救治而出现生命危险。
豚鼠得了沙门氏菌病怎么办
沙门氏菌对脊椎动物有广泛的感受性,是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,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。豚鼠感染后可呈现严重的临床症状,小鼠、大鼠感染后,可长期不表现临床症状,呈隐性感染状态,兔、沙鼠、地鼠很少感染本病。
病原

本病的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氏菌、肠炎沙门氏菌。37℃培养24小时可长出1~3毫米的光滑菌落,革兰氏染色阴性,无运动性,在葡萄糖、山梨醇、甘露醇中常产酸、产气。
流行病学
健康豚鼠可通过消化道感染,污染的饲料、饮水、垫料是本病的传染源,而苍蝇、野鼠、鱼粉等可导致上述物品的污染。菌株的毒力、血清型,菌的数量、感染途径,动物的年龄、品系、机体免疫功能情况,周围环境温度变化、营养改变、实验处置等因素均可影响本菌的致病性和动物的敏感性。
临床症状
感染沙门氏菌的豚鼠的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急性感染型、亚急性型、隐性感染型三种类型。感染型呈急性经过,临床症状非特异性,病鼠常食欲不振、被毛逆乱、体重减轻、眼有分泌物、呼吸困难、流产、排软便等,一般于几天内死亡。亚急性经过的豚鼠常表现腹部膨胀、腹泻、结膜炎等。隐性感染型的豚鼠可表现食欲下降、体重减轻的轻微症状。
病理解剖
解剖可见急性感染型死亡的豚鼠肝、脾、淋巴结及肠淤血肿大并有灶性坏死,肠内多液体和气体。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脾脏肿大,肠、肝充血肿大,可有明显的黄色坏死灶,回肠部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突起。
病理学检查可见急性病例的肠粘膜上皮坏死出血,肠粘膜固有层的组织中充血及嗜中性细胞浸润。亚急性经过和慢性经过的病例可见肝细胞坏死,在坏死灶和肝窦内,有淋巴细胞、浆细胞、单核细胞浸润,并有肉芽肿形成。
诊断
本病可通过临床症状、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初步诊断,再进行细菌培养而确诊。选结肠、直肠或胆囊内容物接种于去氧胆盐琼脂平皿和亚硒酸盐肉汤中37℃有氧培养24~48小时,观察菌落。该细菌不能利用尿素,不产生靛基质。应用多价O和H抗血清,做玻片凝聚试验检查抗体可作为辅助手段。
预防
本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严格饲养管理,饲料严防野鼠污染,加强饲养中各个环节的消毒灭菌,注意饲养人员的带菌状况检查,以及利用剖腹产手术建立无本病的鼠群。
豚鼠得了颈淋巴结炎怎么办
本病的另一病原是伤寒沙门氏菌,伤寒沙门氏菌通过眼结膜途径,可导致典型的颈淋巴结脓肿和上呼吸道感染。
1.病原和流行病学
颈淋巴结炎的病原是兽疫链球菌
(Streptococcszooepidemics),为革兰氏阳性球菌,常成对或短链状出现。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。
2.临床症状
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。颈部气管两侧,可见肿大的淋巴结。病鼠消瘦,食欲减退,懒动,呼吸困难,鼻腔有浆液性分泌物,孕鼠发生死产和流产。
3.病理
解剖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内充满脓汁,有时可见胸腔积水,肺呈大理石样病变。
4.诊断
通过本病特异的临床症状可得到初步诊断。然后通过细菌培养、分离和生化鉴定可确诊。
5.预防
本病的预防可通过剖腹产技术,建立无本病的SPF鼠群,严格管理屏障饲养系统,从而彻底排除本病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