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皮肤病原因掉皮屑是什么原因
狗皮肤病原因掉皮屑是什么原因
很多皮肤病都会导致狗掉皮屑,比如疥螨、真菌感染等。具体是得了什么皮肤病,需要主人带着狗去宠物医院进行镜检之后才能得出相关的诊断结果,并且宠物医生会根据结果而对症治疗。在结果出来之前,主人最好不要给狗乱用人的皮肤病药,免得会损害狗的身体健康。

初到家的狗狗患病原因及预防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宠物饲养者越来越多。人们出于各种目的,把养犬作为一种时尚。但人们普遍反映:
犬难养,特别是新购的犬易患病。实践犬病例中,新购的犬约占1/3以上,给养犬者带来很多麻烦和损失。新购犬为什么易患病?应该怎样防治呢?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,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,并应采取相应预防措施。

1新购犬易患病的主要原因
1.1购回的是病犬或已进入潜伏期的犬现在购犬大部分是在交易市场上。由于市场管理混乱,消毒不严,检疫不完善,有许多病犬或带菌病毒的犬进入了市场。这些犬将粪便、唾液等分泌物随地排泄,购犬人摸摸病犬再摸摸健康犬,把病原微生物直接传给了健康犬。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主人带病犬前来就诊,过了两天,犬换了主人,并称该犬是新买的,回来后就病了,实际上买回去就是1只病犬。
1.2新购幼犬日龄太小一般幼犬应45日龄断奶,20日龄后就应补食。现在市场上卖的幼犬多数是30日龄。由于犬的日龄太小,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,回家后食物又突然改变,再加上主人非常宠爱,喂得过饱,易造成消化不良,拉稀便,进一步诱发其它传染病的发生。
1.3环境改变的应激由于犬已适应了原来的生活环境,换了主人后,犬对原主人的怀念和新环境的不适应,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,容易发病。
1.4饲养管理问题许多养犬者从前的犬,由于感染了传染病,已经死亡或已卖掉,新购犬后对原来犬的用具、环境没有彻底消毒,又在原来的地方喂养,几天后新购犬又被感染。此外,在饲喂方法上暴食暴饮、食物单一等也易造成疫病的发生。
2预防措施
2.1养犬前做好准备,多了解一些犬的饲养管理知识,购买一些参考书或向兽医和有经验的人请教。要知道养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财力,犬会给主人带来乐趣,但如管理不好,也会带来许多麻烦和社会公害。
2.2选购1只健康的犬,健康犬一般表现发育良好,耳道干净无臭味,眼睛清秀有神,鼻端光亮、湿润,口腔粘膜粉红色,身体匀称,背正中线不能弯曲,前肢笔直,被毛整齐、柔软,有光泽,无皮肤病。
一般病犬垂头,长眼屎,流鼻涕,鼻端干裂,被毛粗乱,背向下弯曲,前肢向外或向内弯曲。
有动静就会瞪大眼睛集中注意力,而毫不惊慌的犬为气质好的犬,喜欢夹住尾巴,一有动静就躲避的犬是气质不好的犬。
目前最好到犬场或养犬户中购犬,尽量不到交易市场购买,避免感染传染病。
2.3不要购日龄太小的犬,一般幼犬应在45日龄以后。
2.4购犬前对犬的用具及周围环境应彻底消毒,平时利用两种消毒剂定期交换使用,定期让犬洗澡。幼犬洗完后要擦净,用毛巾裹住,放在炉边,自然干燥,大犬可以用热吹风吹干,避免感冒。
2.5饲喂要定时定量。有条件的最好购买犬食品,犬食品营养全面,每日喂1—4次。全天要有清洁饮水,不要让犬吃零食。购犬时让卖主讲清犬的生活方式和食物。要逐步改变食物,避免突然改变造成消化不良。
2.6新购犬应适当运动,多晒太阳。运动和晒太阳可增强犬的体质。定期刷拭,不断和犬亲近、触摸使其精神得到满足,提高免疫力。
2.7新购犬不要马上接种疫苗,到家后观察7—10天,待适应环境后再接种各种疫苗。
2.8染病后要及时治疗,犬患病后,由于病犬采食减少或废绝,发热,呕吐,腹泻,造成机体脱水或酸中毒,如不及时诊治,会贻误病情,为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
狗细小病毒病的病原
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急性出血性胃肠炎。本病多发于2-6月龄的幼犬。患有此病的特征是剧烈呕吐、腹泻,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,还有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心肌炎症状。
【病原】本病病原是犬细小病毒,是细小病毒科、属细小病毒属,RNA型。
本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抵抗力,在pH值3-9和56℃条件下能存活一小时,用0.5%甲醛溶液、B一丙内酯、氧化物、紫外线均能使之灭活。
对乙醚和氯仿不敏感。
本病毒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抗原性相似,二者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。
【流行特点】病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。
病毒可随粪便、尿液、呕吐物及唾液排出体外,污染狗的食物、垫料、食具和周围环境。
康复犬的粪便中可长期带毒。
本病是健康犬与病犬直接接触,或健康犬食用了被病犬污染的饲料而被感染。
此外,无临床症状的带毒犬,也是危险的传染源。
各种年龄、品种、性别的犬都易感染,但以断乳前后的幼犬对本病则为最易感染,并以同窝暴发为特征。
感染此病时大多为散发,只有在养犬集中的地方呈暴发流行,传播的速度很快。
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,但春、秋两季发病率最高。
本病的另一特点是,纯种犬和外来品种的犬要比当地土种犬的发病率高,死亡率也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