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美食一生 > 美食做法 > 八宝粥的做法

八宝粥的做法

八宝粥的做法

更新时间:2019-07-03

菜谱名称:八宝粥

菜谱序号:15313

主料

莲子(适量),黑米(适量),燕麦米(适量),小米(适量),糯米(适量),红腰豆(适量),花生(适量),芡实(适量),绿豆(适量),黑豆(适量),薏米(适量),红枣(适量)

辅料

冰糖(适量)

厨具

高压锅

步骤

八宝粥的做法步骤:1

1、准备好所有材料。

八宝粥的做法步骤:2

2、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
八宝粥的做法步骤:3

3、全部放入高压锅内。

八宝粥的做法步骤:4

4、加水,比平时煮粥要多点水。

八宝粥的做法步骤:5

5、 煮开出气后继续焖煮半小时。

八宝粥的做法步骤:6

6、出锅按口味加入冰糖即可。

菜谱简介

同学都说我这是十二宝粥了,哈哈。

小常识

莲子做法技巧

莲子皮薄如纸,剥除很费时间。若将莲子先洗一下,然后放入开水中,加入适量老碱,搅拌均匀后稍闷片刻,在倒入淘米箩内,用力揉搓,即可很快去除莲子皮。

莲子的作用

1.防癌抗癌: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,通利十二经脉气血,使气血畅而不腐,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,这一切,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;

2.降血压:莲子所含非结晶形生物碱N-9有降血压作用;

3.强心安神: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,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;

4.滋养补虚、止遗涩精:莲子中所含的棉子糖,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,对于久病、产后或老年体虚者,更是常用营养佳品;莲子碱有平抑性欲的作用,对于青年人梦多,遗精频繁或滑精者,服食莲子有良好的止遗涩精作用。

莲子食用禁忌

适宜体质虚弱,心慌,失眠多梦,遗精者食用;适宜脾气虚,慢性腹泻之人食用;适宜癌症病人及放疗化疗后食用;适宜妇女脾肾亏虚的白带过多之人食用;平素大便干结难解,或腹部胀满之人忌食。

黑米做法技巧

1.黑米的米粒外部有一坚韧的种皮包裹,不易煮烂,故黑米应浸泡一夜再煮;

2.黑籼米粘性较小,必要时须与糯米配用;黑糯米粘性与糯米相同,烹煮时可添加适量普通米来调节粘度;

3.黑米可直接用于煮粥、做饭,也可与其他原料配合制作。

黑米的作用

益气补血、

暖胃健脾、

滋补肝肾、

缩小便、

止咳喘、

脾胃虚弱、

体虚乏力、

贫血失血、

心悸气短、

咳嗽喘逆、

早泄、

滑精、

小便频。

1.黑米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E、钙、磷、钾、镁、铁、锌等营养元素,营养丰富。

2.黑米具有清除自由基、改善缺铁性贫血、抗应激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。

3.黑米中的黄铜类化合物能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,减轻血管脆性,防止血管破裂和止血。

4.黑米有抗菌,降低血压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效。

5.黑米还具有改善心肌营养,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功效。

小米做法技巧

小米忌与杏仁同食。1.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,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,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,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;

2.小米粥不宜太稀薄;淘米时不要用手搓,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;

3.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,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,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,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,应注意搭配,以免缺乏其他营养;

4.小米可蒸饭、煮粥、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、窝头、丝糕、发糕等,糯性小米也可酿酒、酿醋、制糖等。

小米的作用

1.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.B12等,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。

2.小米具有防止泛胃、呕吐的功效。

3.还具有滋阴养血的功能,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,帮助她们恢复体力。

4.小米具有减轻皱纹、色斑、色素沉着的功效。

小米食用禁忌

1.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,这是由于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,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,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。

2.小米粥不宜太稀薄;淘米时不要用手搓,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。

3.小米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并不比大米更好,因为小米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并不理想,赖氨酸过低而亮氨酸又过高,所以产后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,应注意搭配,以免缺乏其他营养。

4.小米可蒸饭、煮粥、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、窝头、丝糕、发糕等,糯性小米也可酿酒、酿醋、制糖等。

糯米做法技巧

糯米食品宜加热后食用;宜煮稀薄粥服食,不仅营养滋补,且极易消化吸收,养胃气。

糯米的作用

有补虚、补血、健脾暖胃、止汗等作用

糯米食用禁忌

糯米不宜与苹果共食,易产生不易消化的物质

红腰豆的作用

补血、

增强免疫力、

帮助细胞修补、防衰老。

花生的作用

1.花生含有维生素E和一定量的锌,能增强记忆,抗老化,延缓脑功能衰退,滋润皮肤;

2.花生中的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;花生红衣的止血作用比花生更是高出50倍,对多种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;

3.花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,用助于防治动脉硬化、高血压和冠心病;

4.花生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白藜芦醇可以防治肿瘤类疾病,同时也是降低血小板聚集,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、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;

5.花生纤维组织中的可溶性纤维被人体消化吸收时,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液体和其他物质,然后膨胀成胶带体随粪便排出体外,从而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积存和所产生的毒性作用,减少肠癌发生的机会;

6.花生性平,味甘;入脾、肺经。润肺、和胃、补脾。治燥咳,反胃,浮肿,脚气,乳妇奶少,润肺化痰,滋养调气,清咽止咳之功效。主治营养不良,食少体弱,燥咳少痰,咯血,齿衄鼻衄,皮肤紫斑等病症。

花生食用禁忌

适宜营养不良,食欲不振,咳嗽之人食用;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;适宜妇女产后乳汁缺少者食用;适宜高血压病,高脂血症,冠心病,动脉硬化,以及各种出血性疾病之人食用;适宜儿童、青少年及老年人食用,能提高儿童记忆力,有助于老人滋补保健;花生含油脂多,消化时需要多耗胆汁,故胆病患者不宜食用;花生能增进血凝,促进血栓形成,故患血黏度高或有血栓的人不宜食用;体寒湿滞及肠滑便泄者不宜服食;内热上火者不宜食用,因花生性燥,能使口腔炎、舌炎、唇疱疹、鼻出血等更加重,长久不愈;跌打损伤者不宜食用,因花生中有一种凝血因子,可使血淤不散,加重淤肿。

芡实做法技巧

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,细嚼慢咽,方能起到充养身体的作用。

芡实食用禁忌

1.适宜白带多、肾亏腰脊背酸的妇女、体虚尿多的儿童、小便频数的老人、遗精早泻者、慢性腹泻者、慢性肠炎者;

2.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,便秘、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。

绿豆做法技巧

在挑选绿豆时,不能只看颜色,还要注意用手摸,或者少买一点,回家用水浸泡一会儿,如果水的颜色很快变深,就要引起注意,看是不是绿豆被染上了色。1.绿豆可与大米、小米掺和起来制作干饭、稀饭等主食,也可磨成粉后制作糕点及小吃;

2.绿豆中的淀粉还是制作粉丝、粉皮及芡粉的原料,此外,绿豆还可制成细沙做馅心;

3.用绿豆熬制的绿豆汤,更是夏季清热解暑的饮料;

4.绿豆不宜煮得过烂,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遇到破坏,降低清热解毒功效;

5.绿豆忌用铁锅煮。

绿豆的作用

抗菌抑菌、抗肿瘤、

降血脂、降胆固醇、

解毒、

增强食欲、保肝护肾

绿豆食用禁忌

如果想消暑,熬10分钟左右,只喝清汤就可以了;

要想解毒,则要熬的时间长点,最好把豆子煮烂,可以将豆子一起吃下。

黑豆做法技巧

黑豆泡的时候,会掉色,水色加深,这是正常的;

如果只是洗了一下,就掉色或者泡的时候水色特深,那有可能是假的。

因黑豆价格较贵而黑芸豆价格较为便宜,有不法商贩用黑芸豆冒充黑豆。

黑豆内仁为黄色或青色,芸豆内仁为白色。

黑豆的作用

软化血管、滋润皮肤、延缓衰老、

利水、祛风、清热解毒、

滋养健血、补虚乌发

黑豆食用禁忌

幼儿、婴儿人群应忌食或少食

薏米做法技巧

1.生薏米煮汤服食,利于去湿除风;用于健脾益胃、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。

2.薏米用作粮食吃,煮粥、做汤均可。夏秋季和冬瓜煮汤,既可佐餐食用,又能清暑利湿。

3.将鲜奶煮沸,加入薏仁粉适量,搅拌均匀后食用。常食可保持皮肤光泽细腻,消除粉刺、雀斑、老年斑、妊娠斑、蝴蝶斑。

4.薏仁较难煮熟,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-3小时,让它充分吸收水分,在吸收了水分后再与其他米类一起煮就很容易熟了。

薏米的作用

健脾利水、

利湿除痹、

清热排脓、

清利湿热、

泄泻、

筋脉拘挛、

屈伸不利、

水肿、

脚气、肠痈、

淋浊、

白带。

1.薏米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,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。

2.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、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。薏米能增强肾功能,并有清热利尿作用,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。

3.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,薏米有防癌的作用,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,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,可用于胃癌、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。

4.健康人常吃薏米,能使身体轻捷,减少肿瘤发病几率。

5.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,是一种美容食品,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,消除粉刺、色斑,改善肤色,并且它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
6.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,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。

红枣做法技巧

1. 枣皮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,炖汤时应连皮一起烹调;

2. 枣配鲜芹菜根同煎服,对降低血脂胆固醇有一定效果。

红枣的作用

补益脾胃、滋养阴血

;养心安神、缓和药性

红枣食用禁忌

糖尿病人最好少食用,含糖量太高。湿盛或脘腹胀满者忌食,有宿疾、食积、便秘、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。虫枳龋齿、牙病作痛及痰热咳嗽患者不宜食用